2020-06-19 23:01:57 sunmedia 3739
1995年,枇杷山正街86號,一家僅有四張桌子的火鍋小店平地而起。當時這家店的主人,也就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張平可能根本沒想到會有如今的成就。當時的張平是一名重慶電車402路的下崗職工,正巧就邂逅了開雜貨鋪的妻子熊孝禹,憑借著一手自炒火鍋底料的超群技藝,張平同妻子就開了這家小店,也就是如今渝味曉宇的前身——曉宇火鍋。經(jīng)歷了23年,這家小店不僅僅是張平與熊孝禹愛情的見證,更是正宗重慶火鍋的堅守。
“比起原材料更正宗的是張平的雙手,10年來,張平只相信自己,1個通宵,3大鍋底料,供自家店5天的量。”這句話是《舌尖上的中國2》對于張平與他的火鍋故事的簡要描述,足以體現(xiàn)張平對于火鍋的匠心以及他面對生活孜孜不倦的態(tài)度。做一件事情,如果一直不賺錢,的確很難有人會選擇繼續(xù)堅持下去。而張平就是少數(shù)中“固執(zhí)”的一個人,對于他來說,當時的曉宇火鍋不僅僅是自己養(yǎng)家糊口的唯一經(jīng)濟來源,也更是他對于重慶火鍋的那一份執(zhí)念,然而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份執(zhí)念,讓他成為了舌尖2中火鍋匠心人物的代表。
舌尖2的曝光讓張平的曉宇火鍋一時之間在全國聲名大噪。生意逐漸好起來,但是張平卻萬萬沒想到“曉宇火鍋”的商標被別人注冊了。張平從那時起便將名字改成了“渝味曉宇”,不得不說商場的爾虞我詐遠比炒一鍋火鍋底料復雜得多,這個事件也讓他感概萬千。
雖然名字換了,但是火鍋的味道和氛圍始終沒有改變,在張平的匠心引領下,渝味曉宇始終只用最優(yōu)質(zhì)的原料,來自海拔800米深山的石柱紅辣椒、采取海拔4500深山的漢源清溪花椒以及最上乘的牛油;用最傳統(tǒng)的人工熬制的方式,還原重慶火鍋最正宗的麻、辣、鮮、香!
不得不說,在餐飲行業(yè)快速的發(fā)展中,資本的介入讓原本的美食大抵都不再具備食物的本身屬性,商業(yè)化嚴重讓人們再難看到所謂的美食匠心。然而在商業(yè)同質(zhì)化嚴重的當下,張平將枇杷山正街四張簡樸的桌子,發(fā)展到如今遍布全國120余家門店,不斷狂攬國內(nèi)火鍋領域的各大名譽頭銜,渝味曉宇如今的輝煌成就跟張平23年對于火鍋匠心的堅守是分不開的。
“用一生,只做一件事”,渝味曉宇的張平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。就像是舌尖2中說到的:“不管是過去的艱苦還是現(xiàn)在乃至未來的輝煌,張平始終都只相信自己的雙手“。就像是工匠對于玉石的精雕細琢,張平只用自己沉穩(wěn)平和心和技藝超群的一雙手,讓渝味曉宇真正成為了一家正宗的重慶火鍋!